專題介紹

銘記曆史,弘揚長征精神;不忘初心,走好新長征路。

80年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曆時兩(liang) 年,戰勝重重艱難險阻,最終在西北地區勝利會(hui) 師,完成舉(ju) 世聞名的二萬(wan) 五千裏長征。這是人類曆史上無與(yu) 倫(lun) 比的壯舉(ju) ,凝結成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成為(wei) 中國人民堅定無畏的精神象征,成為(wei) 中華民族在奮進的道路上不斷取得勝利的力量源泉。

為(wei) 隆重紀念這一曆史性的時刻,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hui) 、中國國家博物館、bv伟德官网登录、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hui) 共同主辦“紀念紅軍(jun) 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美術作品創作展”,組織全國七大美術院校和部隊組成12個(ge) 創作團隊,曆時一年,創作出123米乘8米的宏幅巨製,於(yu) 20161022日“紅軍(jun) 三大主力會(hui) 師”紀念日在國家博物館南1、南4廳向公眾(zhong) 展出。

此次大規模的主題性美術創作,是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重要講話精神,繁榮和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催生主旋律美術精品創作的一項重要舉(ju) 措。組織者精心策劃,周密安排,特邀軍(jun) 史專(zhuan) 家和美術專(zhuan) 家反複論證,選取紅軍(jun) 長征中最經典的12個(ge) 曆史節點,“十送紅軍(jun) 、血戰湘江、遵義(yi) 曙光、四渡赤水出奇兵、婁山關(guan) 大捷、彝海結盟、飛渡瀘定橋、翻越雪山、草地鐵流、智奪臘子口、直羅鎮大捷、大會(hui) 師”作為(wei) 表現主題,串綴出長征的大致脈絡,以油畫和中國畫的形式再現那段艱苦卓絕的崢嶸歲月。

展覽將展至1110日。



專題作品

專題相關資訊

專題總覽 > 專題資訊 >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美術作品展覽

《大會師》創作談


關(guan) 於(yu) 曆史畫《大會(hui) 師》的創作

中央軍(jun) 委政治工作部宣傳(chuan) 局創作組   陳樹東(dong)

 

    2016年元月份,接到《大會(hui) 師》創作的任務之後,李翔同誌就在第一時間召開《大會(hui) 師》創作會(hui) ,並在春節前安排我們(men) 一行三人前往甘肅會(hui) 寧深入生活.元月份是大西北最寒冷的季節,大家翻山越嶺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資料和創作素材。在創作中與(yu) bv伟德官网登录的徐裏書(shu) 記、杜軍(jun) 副秘書(shu) 長接觸較多,他們(men) 十分關(guan) 心《大會(hui) 師》的創作情況和進展,多次請專(zhuan) 家提意見和建議,幫助克服各種創作中的困難,總之,各級領導的關(guan) 懷,各位前輩藝術家的支持都給了我們(men) 創作的動力,我們(men) 決(jue) 心創作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我們(men) 視這次創作不僅(jin) 是任務,也是藝術責任和使命。

另外,我談一下關(guan) 於(yu) 曆史畫、軍(jun) 事畫的思考和《大會(hui) 師》的創作。2000年開始,我專(zhuan) 心研究曆史畫和軍(jun) 事畫,先後畫出了《開墾》《入城式》《百萬(wan) 雄獅過大江》《延安魯藝的一天》等近20餘(yu) 件油畫作品。有人說“風格即人”,一種風格的形成反應了藝術家的全部修養(yang) 、精力和追求,在我看來藝術家選取哪種風格往往是為(wei) 了解決(jue) 具體(ti) 的藝術問題。我的風格是寫(xie) 實偏寫(xie) 意(表現),我們(men) 知道,寫(xie) 實繪畫特別是曆史畫,在前輩畫家努力下已經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為(wei) 我們(men) 今天的創作留下了寶貴的經驗。軍(jun) 事畫、曆史畫創作有一個(ge) 特點,敘事因素占據著相當的分量,在以往的曆史畫創作中“曆史真實”與(yu) “藝術真實”總是一對矛盾,人們(men) 視曆史畫就是真實表現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越細致越好,當然做到這一點也不容易,但如果把這個(ge) 做法推到極端,也會(hui) 產(chan) 生這樣的遺憾,藝術本身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據而完全成為(wei) 曆史的圖解。明確了這一點,我就希望我們(men) 的曆史畫作品不完全靠它所再現的曆史事件來感動人,而是通過作品本身的藝術感染力來觸動觀眾(zhong) 的靈魂,引發人們(men) 的思考。《大會(hui) 師》現在的畫麵構圖是虛構的,當然有一些地形地貌,城樓的特征是曆史的真實,整體(ti) 的構圖、場景、色調、人物都是想象出來的,在通讀了長征的曆史資料之後我認為(wei) :藝術作品表現的曆史不一定非得是真實的曆史現場,也可以是藝術家對曆史的感觸和領悟,所以我在表現《大會(hui) 師》場麵時,弱化了情節的敘事因素,增加了繪畫語言的表現力量,結構的強化,色彩的誇張,以及象征性語言的表達,通過這些手法營造一種特殊的象征性的長征勝利大會(hui) 師的氛圍,與(yu) 此同時,畫麵中又有一種斑駁、遙遠、強烈的地域特征和曆史感。在《大會(hui) 師》創作中,我在構圖、筆觸以及色彩上作出了大膽的探索,首先是《大會(hui) 師》這一事件發生在甘肅的會(hui) 寧地區,那裏的地理環境特征要求畫麵有一種深沉、厚重的畫麵效果,構圖上有一種堅不可摧的穩定感和牢固感。為(wei) 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在創作草圖時就從(cong) 整體(ti) 出發,安排形象使結構特點非常明確,隻有這樣才能體(ti) 現一種粗曠雄渾的力度,在這個(ge) 總的審美取向支配下,形象的刻畫就不能太拘謹細致,所以我降低了單個(ge) 人物在畫麵中的分量,而強調了群體(ti) 的效果,把地形地貌特征作為(wei) 畫麵主要形象來刻畫,這樣做並不是完全說明《大會(hui) 師》發生的場所和地點,而是希望畫麵產(chan) 生一種雄渾的構圖效果。

形象的粗曠並不意味著細節的不重要,要使畫麵耐看,必須有細節的支撐,在創作製作階段,不是把重點放在服裝道具等敘事因素上,而是強調筆觸肌理甚至著重表現油畫材料本身的材質之美,然而,藝術作品的奧妙就在於(yu) 普通的顏色一但進入藝術作品之中,材料自身的美就獲得了強烈的精神內(nei) 涵。

另外,在《大會(hui) 師》的色彩表現上,輕快的色調自然是喜慶的主調,但戰爭(zheng) 還未結束,顯然輕快的調子不足以承擔這一重大主題,因此,我在色彩實用上偏重於(yu) 濃、黑、粗。用厚塗的辦法使色彩和筆觸、畫麵肌理相配合,大片的重色調子和天空的溫暖色彩形成對比,那不正是我們(men) 這些沒有直接經曆過長征和戰爭(zheng) 的人們(men) 在回想遙遠的長征大會(hui) 師的基本感受嗎。

 藝術創作是實實在在的勞動,一年來,我們(men) 以全部熱情投入工作,相信我們(men) 的努力是有價(jia) 值的,希望《大會(hui) 師》這幅作品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大會(hui) 師》創作談

 

中央軍(jun) 委政治工作部宣傳(chuan) 局創作組  孫向陽

 

 為(wei) 紀念紅軍(jun) 長征勝利80周年,中國文聯、中國國家博物館、伟德线上平台、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hui) 共同組織了這次以紅軍(jun) 長征為(wei) 主題的大型美術創作活動,從(cong) 活動本身來說份量很重,也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yi) 。

這次創作活動的十幾張大畫,由全國各大美術學院和解放軍(jun) 分別承擔、創作完成。我們(men) 解放軍(jun) 藝術學院承擔的是《大會(hui) 師》的創作任務,主要表現紅軍(jun) 經過二萬(wan) 五千裏長征,最後在甘肅會(hui) 寧地區一、二、四三個(ge) 方麵軍(jun) 勝利會(hui) 師的場景。

會(hui) 寧會(hui) 師既標誌著長征的勝利結束,也標誌著一個(ge) 新的曆史時期的開始。

    接受任務之後我們(men) 感覺壓力比較大:1.時間緊,隻有7、8個(ge) 月的時間;2.尺幅大,8m×3m,屬於(yu) 大型創作;3.過去同類題材的經典作品比較多,不容易有新的突破。例如:我們(men) 這次創作的《大會(hui) 師》在上個(ge) 世紀70年代蔡亮先生已經畫過一張,無論從(cong) 構思、構圖、形象的塑造刻畫都很完美,堪稱經典,我們(men) 今天再來畫同一題材,如果隻是簡單的重複而沒有新意,就沒有什麽(me) 意義(yi) 了。

    我們(men) 經過認真研究之後,初步確立了以表現會(hui) 師的大場麵、大氣氛為(wei) 主體(ti) ,融入甘肅會(hui) 寧地區雄渾、厚重、淳樸的環境特點,強調畫麵藝術表現的張力,這樣一個(ge) 總體(ti) 上的創作切入點,並決(jue) 定由我牽頭,和陳樹東(dong) 、孔平兩(liang) 位畫家組成一個(ge) 創作組一起來完成這個(ge) 創作任務。

 創作的過程經過了幾個(ge) 艱苦的階段:第一階段,到會(hui) 寧地區深入生活、搜集素材,包括文字資料、影像資料和實地的感受;第二階段,草圖的反複修改推敲,包括中間幾次接受專(zhuan) 家老師們(men) 提的重要的意見;第三階段,正稿,幾個(ge) 月冒著盛夏酷暑的艱苦製作,陳樹東(dong) 、孔平兩(liang) 位畫家付出了更多的艱辛努力,目前,創作已進入收尾的調整階段,盡管還有一些不理想的地方,但我們(men) 依然希望通過我們(men) 的努力,畫麵能有一些新意和亮點,能引起大家的共鳴,為(wei) 這次活動添彩。

    下麵簡單談幾點我個(ge) 人對革命曆史畫的看法:首先,我認為(wei) 革命曆史畫創作是我們(men) 美術事業(ye) 非常重要的一個(ge) 組成部分,不是可有可無,更不應該被邊緣化,半個(ge) 世紀以來,我們(men) 的前輩畫家創作了很多的革命曆史畫經典作品,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董希文先生的《開國大典》《紅軍(jun) 不怕遠征難》,詹建俊先生的《狼牙山五壯士》,何孔德先生的《古田會(hui) 議》《出擊之前》,高虹先生的《決(jue) 戰前夕》,潘鶴先生的《艱苦歲月》,陳逸飛、魏景山先生的《占領總統府》《黃河頌》,沈堯尹先生的《地球上的紅飄帶》及《遵義(yi) 會(hui) 議》等等。老一代美術家已經把革命曆史畫創作推到了一個(ge) 相當的高度,是一塊裏程碑。作為(wei) 我們(men) 這一代或更年輕的一代美術工作者,如何在學習(xi) 、繼承經典的基礎上繼續搞好革命曆史畫創作,我覺得,第一、革命曆史畫創作需要國家的大力扶持和有計劃的組織,它不單是一個(ge) 個(ge) 人的創作興(xing) 趣,而是一個(ge) 民族革命鬥爭(zheng) 的記載、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國家意誌的體(ti) 現;第二、畫家本身的社會(hui) 責任感、對曆史負責任的嚴(yan) 謹態度和正確的曆史觀;第三、從(cong) 革命曆史畫發展的角度看,對曆史的再挖掘、再認識和藝術表現上的新突破,需要我們(men) 做大量艱苦的藝術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