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曆史,弘揚長征精神;不忘初心,走好新長征路。
80年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曆時兩(liang) 年,戰勝重重艱難險阻,最終在西北地區勝利會(hui) 師,完成舉(ju) 世聞名的二萬(wan) 五千裏長征。這是人類曆史上無與(yu) 倫(lun) 比的壯舉(ju) ,凝結成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成為(wei) 中國人民堅定無畏的精神象征,成為(wei) 中華民族在奮進的道路上不斷取得勝利的力量源泉。
為(wei) 隆重紀念這一曆史性的時刻,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hui) 、中國國家博物館、bv伟德官网登录、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hui) 共同主辦“紀念紅軍(jun) 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美術作品創作展”,組織全國七大美術院校和部隊組成12個(ge) 創作團隊,曆時一年,創作出12幅3米乘8米的宏幅巨製,於(yu) 2016年10月22日“紅軍(jun) 三大主力會(hui) 師”紀念日在國家博物館南1、南4廳向公眾(zhong) 展出。
此次大規模的主題性美術創作,是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重要講話精神,繁榮和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催生主旋律美術精品創作的一項重要舉(ju) 措。組織者精心策劃,周密安排,特邀軍(jun) 史專(zhuan) 家和美術專(zhuan) 家反複論證,選取紅軍(jun) 長征中最經典的12個(ge) 曆史節點,“十送紅軍(jun) 、血戰湘江、遵義(yi) 曙光、四渡赤水出奇兵、婁山關(guan) 大捷、彝海結盟、飛渡瀘定橋、翻越雪山、草地鐵流、智奪臘子口、直羅鎮大捷、大會(hui) 師”作為(wei) 表現主題,串綴出長征的大致脈絡,以油畫和中國畫的形式再現那段艱苦卓絕的崢嶸歲月。
展覽將展至11月10日。
《直羅鎮大捷》創作談
中央軍(jun) 委政治工作部宣傳(chuan) 局陳堅李明峰
今年5月份,我們(men) 接到了伟德线上平台組織的為(wei) 國家博物館創作以直羅鎮戰役為(wei) 主題的大型油畫的通知。這是為(wei) 紀念紅軍(jun) 長征勝利80周年傳(chuan) 承革命先烈的優(you) 良品質、弘揚先輩們(men) 大無畏革命精神的國家行為(wei) ,任務極其光榮又極其艱巨,要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完成這麽(me) 大幅的作品,我們(men) 感到了空前巨大的壓力。為(wei) 了不辜負伟德线上平台的高度重視和領導信任,我們(men) 決(jue) 定排除萬(wan) 難,力爭(zheng) 按時間節點努力完成任務。
接到任務後,按照既定的工作程序,我們(men) 隨即動身前往位於(yu) 陝西省延安市富縣的直羅鎮進行實地考察。根據史料記載按圖索驥,我們(men) 盡可能仔細考察戰場遺跡,盡可能與(yu) 當地黨(dang) 史研究專(zhuan) 家進行溝通,盡可能爭(zheng) 取采訪曆史見證人,盡可能了解當地人的口述曆史,有些口述史實往往是正規出版物省略的部分,卻也可以使得我們(men) 能夠更全麵地了解戰役過程的關(guan) 鍵細節。
我們(men) 首先找到了富縣政協老領導張選民,他曾擔任過富縣文化局局長,多年來他對直羅鎮戰役有著很深入的研究,為(wei) 了真實再現那段曆史,他走遍了直羅鎮戰場的每一處遺址,並且與(yu) 人合作寫(xie) 下《奠基禮之歌——直羅鎮戰役紀實》,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
在張選民同誌的親(qin) 自帶領下,我們(men) 踏遍了直羅鎮戰役發生的各個(ge) 角落,先後登上了毛澤東(dong) 、周恩來、彭德懷縱觀直羅鎮戰場的大梁高地、紅一軍(jun) 團林彪部隊部署的北山(寶塔山)陣地、以及十五軍(jun) 團徐海東(dong) 所屬部隊的旗杆山的陣地。還考察了直羅鎮老街和東(dong) 北軍(jun) 109師牛元峰被圍困的寨子峁,還有與(yu) 之對峙的陳賡幹部團所在地以及相鄰的少共營的陣地。查看了牛元峰逃跑的線路,以及最後自殺的位置所在,對直羅鎮戰役的過程及地形、地貌了然於(yu) 胸。
史料記載直羅鎮三麵環山,鎮北是葫蘆河,一條大道由西向東(dong) 穿鎮而過,鎮東(dong) 有個(ge) 古老的小寨,構成一個(ge) 口袋形的地勢。11月19日,國民黨(dang) 軍(jun) 第五十七軍(jun) 一個(ge) 師留守太白鎮,主力沿葫蘆河向直羅鎮、富縣前進,並以其先頭部隊第一〇九師進至黑水寺、安家川地區,軍(jun) 部及另兩(liang) 個(ge) 師進至張家灣東(dong) 北地區。毛澤東(dong) 決(jue) 定,乘國民黨(dang) 軍(jun) 第一〇九師先出頭的有利時機,首先殲其於(yu) 直羅鎮地區。
為(wei) 了保證直羅鎮戰役的勝利,毛澤東(dong) 和彭德懷親(qin) 臨(lin) 直羅鎮觀察地形。決(jue) 定以紅十五軍(jun) 團主力隱蔽埋伏在直羅鎮的南山(旗杆山),並以一部分兵力隱蔽在直羅鎮與(yu) 黑水之間的張家灣南山,當敵進入包圍圈後,即截斷敵人的前後聯係;以紅一軍(jun) 團主力隱蔽埋伏在直羅鎮北山(寶塔山),並以部分兵力隱蔽在張家灣北山,準備抗擊敵軍(jun) 增援部隊,追擊潰逃之敵,紅一方麵軍(jun) 指揮所設在直羅鎮北山的寶塔一帶。
11月20日下午,東(dong) 北軍(jun) 第一〇九師在六架飛機的掩護下開進直羅鎮。紅軍(jun) 乘夜將其包圍。當天夜裏下起了大雪。11月21日拂曉發起進攻。紅一軍(jun) 團由北向南,紅十五軍(jun) 團由南向北,兩(liang) 麵猛烈夾擊,戰至下午2時,殲一〇九師大部。接著,紅軍(jun) 又在張家灣地區殲國民黨(dang) 東(dong) 北軍(jun) 一〇六師一個(ge) 團。此時,東(dong) 西兩(liang) 路國民黨(dang) 援軍(jun) 迫近直羅鎮。紅軍(jun) 遂以少數兵力圍困據守寨子峁的一〇九師殘部和阻擊由富縣西援的國民黨(dang) 軍(jun) 一一七師,主力部隊迎擊由黑水寺向直羅鎮增援的國民黨(dang) 軍(jun) 第五十七軍(jun) 另兩(liang) 個(ge) 師。國民黨(dang) 東(dong) 北軍(jun) 軍(jun) 懼怕被殲,於(yu) 23日下午沿葫蘆河西進。紅軍(jun) 跟蹤追擊,在張家灣地區殲其一個(ge) 團,其餘(yu) 國民黨(dang) 軍(jun) 退回太白鎮,由富縣出援的國民黨(dang) 軍(jun) 第一一七師也倉(cang) 皇逃回富縣。與(yu) 此同時,東(dong) 北軍(jun) 一〇九師師長牛元峰及其殘部500餘(yu) 人被紅十五軍(jun) 團圍在鎮東(dong) 頭的土寨子裏,待援無望,23日趁黑夜突圍,24日上午被紅軍(jun) 全殲,師長牛元峰自戕身亡。至此,直羅鎮戰役勝利結束,紅軍(jun) 徹底粉碎了國民黨(dang) 軍(jun) 對西北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
直羅鎮戰役全殲國民黨(dang) 軍(jun) 一〇九師又一個(ge) 團,俘虜5300多人,繳獲長短槍3500多支、輕機槍176挺、迫擊炮8門、子彈22萬(wan) 發。11月30日,中共中央在富縣東(dong) 村召開紅一方麵軍(jun) 營以上幹部會(hui) 議,毛澤東(dong) 作了《直羅鎮戰役與(yu) 目前的形勢與(yu) 任務》的報告,指出:“直羅鎮一仗,中央紅軍(jun) 同西北紅軍(jun) 兄弟般的團結,粉碎了賣國賊蔣介石向著陝甘邊區的‘圍剿’,給黨(dang) 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任務,舉(ju) 行了一個(ge) 奠基禮。”
一、作品創作定位與(yu) 尋找創作突破口
直羅鎮戰役這個(ge) 題材,已經有很多名作,最著名的要數劉文西先生創作的《直羅鎮大捷》,他的畫作主要突出了毛主席的領袖地位,有著很強的時代烙印。我們(men) 這次創作直羅鎮戰役題材的曆史畫,不想重複前人的經驗,而是在基於(yu) 曆史事實的基礎上,根據現場考察,客觀地、藝術地、全景式地再現那段恢弘的曆史。我們(men) 決(jue) 定,回避群眾(zhong) 圍繞領袖歡呼勝利這種概念的慣性思維,將直羅鎮戰役的發生、發展和勝利結束的全過程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決(jue) 定以標誌直羅鎮大捷的關(guan) 鍵事件作為(wei) 創作切入點。直羅鎮戰役是以全殲東(dong) 北軍(jun) 一〇九師外加一個(ge) 團為(wei) 主要戰果的,有一個(ge) 關(guan) 鍵人物,他就是紅十五軍(jun) 團徐海東(dong) 的警衛參謀詹大南。他向方麵軍(jun) 領導匯報追殲牛元峰殘部的最後戰報,成為(wei) 直羅鎮戰役結束的標誌。說起詹大南,我們(men) 都熟悉並感到親(qin) 切,他就是南京軍(jun) 區副司令,我們(men) 的老首長。
據張選民先生披露的一個(ge) 真實但卻鮮為(wei) 人知的史料(在國防大學黨(dang) 史軍(jun) 事專(zhuan) 家徐焰教授處得到證實):東(dong) 北軍(jun) 一〇九師師長牛元峰在詹大南和少共營的追擊和紅軍(jun) 打援部隊的夾擊下,絕望自殺。詹大南和他所率的追兵確認牛元峰遺骸後,決(jue) 定將其抬回直羅鎮,但因牛元峰身高體(ti) 壯,少共營的士兵體(ti) 力消耗過大,便自作主張割下了牛元峰的頭顱。這個(ge) 魯莽行為(wei) 與(yu) 當時紅軍(jun) 的策略相悖,受到了一方麵軍(jun) 領導的嚴(yan) 厲批評。為(wei) 了爭(zheng) 取團結東(dong) 北軍(jun) 共同抗日,紅軍(jun) 厚葬了牛元峰師長,並對外宣稱活捉敵酋牛師長(參加過直羅鎮戰役的總政主任肖華在《長征組歌》中寫(xie) 過這樣的歌詞)。
這是一個(ge) 不容忽視的曆史細節,我們(men) 決(jue) 定從(cong) 詹大南向紅一方麵軍(jun) 首長報捷的曆史瞬間作為(wei) 切入點和主要情節展開畫麵,直羅鎮大捷奠定了中央紅軍(jun) 立足陝北的基礎,成了中國革命新局麵的奠基禮,為(wei) 一年後的西安事變埋下了伏筆。
二、《直羅鎮大捷》創作指導思想
1.突出直羅鎮戰役的奠基禮曆史意義(yi)
當時,紅軍(jun) 剛剛經過兩(liang) 萬(wan) 五千裏長征,一二四方麵軍(jun) 在甘肅會(hui) 寧會(hui) 師,中央紅軍(jun) 與(yu) 陝北紅軍(jun) 會(hui) 師,後受到胡宗南的中央軍(jun) 與(yu) 張學良東(dong) 北軍(jun) 的兩(liang) 麵夾擊,戰局極其險惡。中央認為(wei) ,必須打擊東(dong) 北軍(jun) ,分化國民黨(dang) 陣營,爭(zheng) 取與(yu) 東(dong) 北軍(jun) 組成西北聯合政府創造條件,力爭(zheng) 在陝北建立穩固的根據地。另外,據史料了解到,張學良在東(dong) 北時曾在與(yu) 蘇軍(jun) 作戰中慘敗。九一八事變後,丟(diu) 失了東(dong) 北的張學良,一直想利用中共取得蘇聯諒解,以便將來利用中共和蘇聯的力量,打回東(dong) 北。這也是紅軍(jun) 爭(zheng) 取團結東(dong) 北軍(jun) ,分化國民黨(dang) 陣營的一個(ge) 有利條件。
2.對直羅鎮戰役中重要曆史人物的形象的深度刻畫
畫麵中出現的重大曆史人物毛澤東(dong) 、周恩來、彭德懷、林彪、徐海東(dong) 、左權、陳賡等統帥與(yu) 將領,在戰鬥結束都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興(xing) 奮與(yu) 歡欣,當大家在環顧戰場時,統帥毛澤東(dong) 似乎比別的紅軍(jun) 將領考慮得更遙遠:一方麵終於(yu) 殲滅了109師,心情終於(yu) 踏實下來,坐在敵軍(jun) 陣地上的馬克沁重機槍上,思緒卻延續到了日後如何建立陝北根據地,如何依托根據地建立民族統一戰線共同抗日上了。雖然毛主席位於(yu) 中遠景,但畫麵三條線都引向毛主席,成為(wei) 畫麵最後的視覺中心。毛主席麵朝向直羅鎮東(dong) 北的延安方向,有一種暗示,延安將成為(wei) 中國革命的聖地。詹大南在追殲109師長牛元峰歸來之後,直接向最高軍(jun) 事指揮員彭德懷報告戰果,是這幅畫的一個(ge) 主要情節,標誌著直羅鎮戰役的勝利結束,也是畫眼。
3.畫麵尊重曆史,對紅一軍(jun) 團、紅十五軍(jun) 團、東(dong) 北軍(jun) 的服裝與(yu) 裝備進行了深入的
考證:
紅一軍(jun) 團(中央紅軍(jun) )經過萬(wan) 裏長征,部隊尚未休整,一直連續作戰,服裝破舊,紅一軍(jun) 團除了服裝破舊,軍(jun) 帽也與(yu) 徐海東(dong) 的十五軍(jun) 團有明顯區別:中央紅軍(jun) 的八角帽偏小,有小頭紅軍(jun) 之說。徐海東(dong) 的部隊最早與(yu) 陝北紅軍(jun) 會(hui) 和,又繳獲了國民黨(dang) 軍(jun) 的一個(ge) 被服倉(cang) 庫,因此服裝較之中央紅軍(jun) 明顯整潔許多,八角帽也比中央紅軍(jun) 大一些。東(dong) 北軍(jun) 的服裝就更加有特色了,在東(dong) 北軍(jun) 易幟加入國民黨(dang) 軍(jun) 後,軍(jun) 銜與(yu) 標識摒棄了仿日軍(jun) 樣式,與(yu) 國民黨(dang) 軍(jun) 接軌,但還保留著東(dong) 北軍(jun) 特有的大衣和狗皮棉帽,槍械也嚴(yan) 格按照當年的裝備進行選擇和描繪,力爭(zheng) 實現曆史畫的帶入感和現場感。
4.尊重創作規律,確保學術品質。
曆史畫的學術型往往體(ti) 現在曆史的帶入感,體(ti) 現在造型、色彩、構圖的嚴(yan) 謹性上,體(ti) 現在構思立意的準確性和對大型曆史題材的駕馭和把控上,還有一點也是從(cong) 事曆史畫創作中最容易忽視的──透視。透視是寫(xie) 實繪畫中極其重要的學術要求,也是寫(xie) 實繪畫遵循的基本準則,忽略透視,就是學術性的不完整。創作中大家都知道,都知道形轉色變,但卻往往忽視隨著形體(ti) 的移動透視也在變這一現象。因此,我們(men) 將透視的表達也上升到了學術的高度。
5.創作遵循現實主義(yi) 創作原則,典型環境中突出典型人物、典型人物中突出主要人物。
6.創作中要注意季節變化和氣象條件,這也是軍(jun) 事曆史畫所要遵循的基本要求。
注意到一個(ge) 細節,史料記載和當事人回憶:當紅軍(jun) 口袋陣布置完畢的那個(ge) 夜晚,也就是1935年11月20日夜,天降大雪。這也是我們(men) 這件作品需要高度注意的細節(我們(men) 發現在劉文西先生的創作中也注意到了這一氣象條件)。直羅鎮戰役是一次空前的大捷,瑞雪使得戰場銀裝素裹,瑞雪兆豐(feng) 年,陝北高原的瑞雪,是中國革命事業(ye) 不斷走向勝利的好征兆!
就是在直羅鎮大捷不久後的1936年2月,毛主席寫(xie) 下了著名的《沁園春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