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曆史,弘揚長征精神;不忘初心,走好新長征路。
80年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曆時兩(liang) 年,戰勝重重艱難險阻,最終在西北地區勝利會(hui) 師,完成舉(ju) 世聞名的二萬(wan) 五千裏長征。這是人類曆史上無與(yu) 倫(lun) 比的壯舉(ju) ,凝結成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成為(wei) 中國人民堅定無畏的精神象征,成為(wei) 中華民族在奮進的道路上不斷取得勝利的力量源泉。
為(wei) 隆重紀念這一曆史性的時刻,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hui) 、中國國家博物館、bv伟德官网登录、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hui) 共同主辦“紀念紅軍(jun) 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美術作品創作展”,組織全國七大美術院校和部隊組成12個(ge) 創作團隊,曆時一年,創作出12幅3米乘8米的宏幅巨製,於(yu) 2016年10月22日“紅軍(jun) 三大主力會(hui) 師”紀念日在國家博物館南1、南4廳向公眾(zhong) 展出。
此次大規模的主題性美術創作,是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重要講話精神,繁榮和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催生主旋律美術精品創作的一項重要舉(ju) 措。組織者精心策劃,周密安排,特邀軍(jun) 史專(zhuan) 家和美術專(zhuan) 家反複論證,選取紅軍(jun) 長征中最經典的12個(ge) 曆史節點,“十送紅軍(jun) 、血戰湘江、遵義(yi) 曙光、四渡赤水出奇兵、婁山關(guan) 大捷、彝海結盟、飛渡瀘定橋、翻越雪山、草地鐵流、智奪臘子口、直羅鎮大捷、大會(hui) 師”作為(wei) 表現主題,串綴出長征的大致脈絡,以油畫和中國畫的形式再現那段艱苦卓絕的崢嶸歲月。
展覽將展至11月10日。
重溫長征真誠表達
——紀念長征八十周年中國畫《彝海結盟》創作談
西安美術學院 呂書(shu) 峰
2016年是長征勝利80周年。1934年10月17日至1936年10月22日曆時兩(liang) 年零五天,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經曆了舉(ju) 世矚目的兩(liang) 萬(wan) 五千裏長征,由戰略轉移提出北上抗日,建立陝甘寧抗日革命根據地,從(cong) 此,中國革命取得抗日戰爭(zheng) 、解放戰爭(zheng) 的偉(wei) 大勝利並建立新中國。為(wei) 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由中國文聯、伟德线上平台、中國國家藝術基金、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發起、組織、實施的長征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於(yu) 2015年11月正式啟動,全國九大美院、解放軍(jun) 藝術學院、解放軍(jun) 政治工作部共同參與(yu) 了這一重大美術創作活動。
西安美術學院接到紀念長征主題創作課題後,分管科研的賀榮敏副院長、科研處長朱盡暉親(qin) 自組織實施。我申報的中國畫《彝海結盟》代表學院入選紀念長征主題創作。本文針對《彝海結盟》創作前後談談我的體(ti) 會(hui) 。
一、創作成因
關(guan) 於(yu) 大型曆史畫創作是我近年來中國水墨人物畫探索的主體(ti) ,自從(cong) 2011年創作取材西安八路軍(jun) 辦事處的中國畫《奔赴延安》(該作品入選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建軍(jun) 85周年暨第十二屆全軍(jun) 美展)始,先後創作了中國畫《西辦記事》《西安事變》《解放西安》等取材於(yu) 20世紀發生在西安的重大曆史事件。由於(yu) 我長期生活在西安,對這裏發生的曆史事件的挖掘成為(wei) 藝術創作的源泉,以上作品同時入圍西安人文千年重大美術創作工程。
去年秋天,我一直在讀李鏡編著的《新寫(xie) 長征圖文檔案》(上下卷),其中第八章《劉伯承在大涼山留下了一段美麗(li) 的故事》一文深深的觸動了我,書(shu) 中描寫(xie) 劉伯承與(yu) 小葉丹在大涼山冕寧縣彝海邊歃血為(wei) 盟的故事。我十年前曾深入大涼山寫(xie) 生,雖然那時還沒有親(qin) 臨(lin) 彝海的結盟地,但也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通過查找相關(guan) 資料,我於(yu) 2015年10月創作了中國畫《大涼山之歃血為(wei) 盟》,作品入選年底由中國美術館舉(ju) 辦的“中華民族大團結賀歲展”,該作品也成為(wei) 創作《彝海結盟》的前奏。
二、作品意義(yi)
1.《彝海結盟》的曆史意義(yi) :1935年5月21日中央紅軍(jun) 先遣隊司令員劉伯承、政委聶榮臻帶領指戰員抵達四川冕寧縣大橋鎮,欲通過大涼山強渡大渡河。此前,劉、聶將軍(jun) 接到毛主席指示:先遣隊的任務不是和彝族群眾(zhong) 打仗,而是去宣傳(chuan) 黨(dang) 的民族政策,用和平的辦法借道通過彝民區。《彝海結盟》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民族政策的第一次偉(wei) 大實踐並取得勝利,在長征史上寫(xie) 下了輝煌的一頁。
2.現實意義(yi) :中國文聯啟動長征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是新時期踐行習(xi) 主席文藝座談會(hui) 講話精神的重大活動之一。習(xi) 主席在文藝座談會(hui) 講話中指出創作無愧於(yu) 時代的優(you) 秀作品: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藝術家的立身之本,要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擔任此次長征主題的主創人員,大多數年齡在五六十歲,是各大美院的教學創作骨幹,經曆了毛澤東(dong) 時代和改革開放大潮,各自正處在思想的成熟期、創作的旺盛期,長征曆史題材的美術創作已經留下了許許多多的世紀經典,新時期再次重溫曆史,再現長征,體(ti) 現生於(yu) 五六十年代的藝術家對長征的認識和理解,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yi) 。我們(men) 理解的長征已經不僅(jin) 僅(jin) 是發生在80年前影響中華民族文明進程的曆史事件,它已經凝聚成為(wei) 中華民族堅忍不拔、不屈不撓、銳意進取的精神,並化作民族的精神脊梁。
3.現實主義(yi) 美術創作的再次弘揚:19世紀三四十年代,法國畫家盧梭、柯羅等不再滿足古典主義(yi) 的唯美和優(you) 雅,走到鄉(xiang) 間,沉醉於(yu) 外光的色彩和樸素田野,形成了著名的巴比鬆畫派,不久後,農(nong) 民出身的畫家米勒加入到巴比鬆畫派的行列,畫出了震懾觀者靈魂的《播種者》《拾麥穗》和《晚鍾》等作品,開啟了表現普通民眾(zhong) 的寫(xie) 實繪畫先河。19世紀中葉,法國畫家庫爾貝以現實主義(yi) 為(wei) 題舉(ju) 辦個(ge) 展摒棄沙龍美術的傳(chuan) 統,描繪平民的日常生活,表現了人民的苦難。他創作的《奧爾南午飯後的休息》《采石工人》成為(wei) 西方美術史上真正意義(yi) 的現實主義(yi) 代表作。恩格斯指出:現實主義(yi) 在描繪現實生活的同時,還要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這一觀點奠定了現實主義(yi) 創作的理論基礎。
20世紀初,改良派領袖、思想家康有為(wei) 在變法失敗後,曾逃亡日本,後遊曆歐洲,他看到日本,特別是歐洲繪畫後,認為(wei) 歐洲繪畫“羅馬第一”於(yu) 是發出“中國畫衰敗極矣”的感慨!青年徐悲鴻全麵接受了康有為(wei) 繪畫改革思想。1917年23歲的徐悲鴻在北平發表了題為(wei) 《改造中國畫》一文。1919年在康有為(wei) 的幫助下徐悲鴻公派赴法國留學,1926年回國,曆時八年。徐悲鴻赴法國學習(xi) 期間,正值歐洲現代主義(yi) 繪畫興(xing) 盛、古典繪畫衰敗之際,他沒有取法現代主義(yi) 繪畫,而是堅定地選擇了歐洲寫(xie) 實繪畫的精髓。回國後,他堅持直麵人生的寫(xie) 實主義(yi) 繪畫,影響了20世紀至今百年的中國畫壇。徐悲鴻采取中西結合之路,意在振興(xing) 中國人物畫,使人物畫恢複唐宋的輝煌。
由於(yu) 時代的需求和曆史的機遇,中國人物畫出現了徐悲鴻的《愚公移山》、蔣兆和的《流民圖》、李斛的《廣州起義(yi) 》、黃胄的《洪荒風雪》、楊之光的《一輩子第一回》、方增先的《說紅書(shu) 》、劉文西的《祖孫四代》、周思聰的《人民和總理》等一大批經典寫(xie) 實主義(yi) 作品。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90年代後,隨著西方當代藝術思潮的湧入,表現現實生活、特別是革命曆史題材的美術作品呈現衰落趨勢。近年來,為(wei) 了逐步建立國家藝術準則和現代民族審美價(jia) 值核心,bv伟德官网登录等單位啟動了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及主題性創作和相關(guan) 的專(zhuan) 題展。“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美術創作工程,是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主旋律、現實主義(yi) 美術創作的再次弘揚。
4.大尺幅創作提出的挑戰
這次長征作品美術創作,中國畫、油畫共計12幅,計劃10月在國家博物館展出並收藏。2016年元月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創作會(hui) 上,中國文聯左中一書(shu) 記要求主創人員發揚長征精神,精益求精,創作出能與(yu) 國博相稱的作品。所有作品繪製尺寸均為(wei) 高3米,長8米。創作這樣一件巨幅人物畫,對每位作者無疑是挑戰。我們(men) 知道,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可以隨意畫大的,大畫不僅(jin) 需要大題材、大場景,更需要作者構建大作品的意識和情懷,具備長期畫大畫的經驗積累,才可能較自如地把控全局。其次,中國畫與(yu) 油畫在表現大場景氣氛、人物形象刻畫等方麵相比,油畫優(you) 勢明顯,而水墨寫(xie) 意人物畫在材質控製方麵的難度,無疑給我創作《彝海結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同時也意味著新的挑戰。
三、彝區考察
2016年2月15日至27日正值農(nong) 曆春節期間,我與(yu) 妻子及兩(liang) 名學生一行四人赴四川大涼山實地考察、寫(xie) 生。17日驅車抵達冕寧縣北部30公裏彝海鎮,從(cong) 鎮子翻山行10華裏抵達彝海,真可謂林木蔥鬱,群山環抱。彝海是麵積約200畝(mu) 的湖麵,水麵清澈呈湖藍,彝族和藏族群眾(zhong) 都把湖麵稱作“海子”。參觀了彝海結盟紀念館,我在湖邊用鉛筆畫了五六張樹的寫(xie) 生。漫步彝海湖畔,似乎能看到劉伯承將軍(jun) 與(yu) 小葉丹在林中促膝交談……沿著彝海南行三五華裏,進入村莊,看見一個(ge) 背著碩大背簍的彝族少女,上前詢問後,才知道村莊已經是道路的盡頭,翻過大山約10華裏就是80年前劉伯承紅軍(jun) 先遣隊駐軍(jun) 的大橋鎮,當年,劉伯承與(yu) 19歲的肖華就是沿著這條山路由大橋鎮來到彝海。今天,這裏仍然是山路,要到達大橋鎮,必須返回冕寧縣再向西北行駛60公裏才能到達。第二天中午我們(men) 到達大橋鎮,距離鎮子約10華裏時,眼前是一片巨大的水域,比彝海要大出10倍,彝海位於(yu) 它的上遊。大橋鎮數十戶的鎮子隻有兩(liang) 三個(ge) 小賣鋪,僅(jin) 有一家賣小吃的飯館。書(shu) 中描寫(xie) 劉伯承與(yu) 小葉丹白天在彝海邊歃血為(wei) 盟結為(wei) 兄弟, 當晚在大橋鎮宴請小葉丹族人和其他兩(liang) 個(ge) 彝族部落首領,軍(jun) 民聯歡,買(mai) 光了鎮子上的酒。原來,鎮子上賣酒的人家也不過三兩(liang) 戶,可見當時條件十分艱苦。據說當時彝族地區尚處於(yu) 奴隸製社會(hui) ,普通彝族民眾(zhong) 缺食少穿,多數民眾(zhong) 不穿衣服。
為(wei) 了深入刻畫表現彝族人物形象,塑造典型人物,我這次又先後去了普格縣、布拖縣、昭覺縣、美姑縣,從(cong) 美姑縣北上經龍門鎮、大風頂、峨邊縣至峨眉市返回西安。在布拖縣城北約5公裏處有個(ge) 紅軍(jun) 村,村中心有一棵巨大的榕樹,據說1936年5月紅軍(jun) 經過這裏時,國民黨(dang) 飛機轟炸,這棵大樹隱蔽了一個(ge) 連的戰士幸免於(yu) 難,此後,該地更名紅軍(jun) 村。我在這幾個(ge) 彝族縣鄉(xiang) 畫了許多速寫(xie) ,拍攝了千幅人物素材,為(wei) 創作《彝海結盟》做了充分的前期準備。
四、構思、構圖、及表現手法
構思:彝海結盟故事情節大致是:1935年5月21日紅軍(jun) 先遣隊抵達大橋鎮,工兵連進入彝海山區被彝族武裝抓捕,紅軍(jun) 戰士被搶走裝備脫光衣服;肖華找來翻譯與(yu) 小葉丹四叔果基約達溝通,小葉丹同意見劉伯承將軍(jun) ;劉伯承“單刀赴會(hui) ”與(yu) 小葉丹會(hui) 麵於(yu) 彝海湖畔,他向小葉丹宣傳(chuan) 黨(dang) 的民族政策,二人相見投機,取彝海水,以水代酒,歃血為(wei) 盟。臨(lin) 別時,劉伯承將身上所帶的左輪手槍贈與(yu) 小葉丹,小葉丹將自己心愛的黑騾子贈與(yu) 劉伯承;當晚,劉伯承、聶榮臻在大橋鎮宴請小葉丹家人及羅洪支頭人羅洪作,軍(jun) 民聯歡,劉伯承贈於(yu) 小葉丹繡有“中國夷民紅軍(jun) 沽雞支隊”旗幟,並贈槍支、彈藥;次日,小葉丹派人護送紅軍(jun) 先遣隊順利通過大涼山。創作中國畫《彝海結盟》旨在表現紅軍(jun) 與(yu) 彝族同胞結盟後軍(jun) 民親(qin) 如一家的情景,通過對曆史人物劉伯承、聶榮臻、肖華、小葉丹、四叔約達、小葉丹夫人及族人的刻畫,把紅軍(jun) 指戰員的精神麵貌與(yu) 彝族人文風情融入畫麵。
構圖:我在3米×8米如同電影寬銀幕的畫幅上構圖,把故事情節概括為(wei) :相遇、結盟、聯歡、相送。人物由一組手持冷兵器的半裸彝民展開,經過彝區的戰士、聶榮臻政委與(yu) 彝民交流;畫麵主體(ti) 為(wei) 劉伯承與(yu) 小葉丹談笑、結盟;劉伯承將一件軍(jun) 裝披在彝族裸體(ti) 少年身上;“紅軍(jun) 樹下”軍(jun) 民聯歡;畫麵末端繪有興(xing) 高采烈的紅軍(jun) 戰士舉(ju) 起旗幟、軍(jun) 號通過彝區;扛著土槍的彝族青年,身著紅軍(jun) 製服,寓意紅軍(jun) 支隊的成立將形成抗擊國民黨(dang) 反動派的有生力量。當時,彝族婦女上身不穿衣服較為(wei) 普遍,如果穿上民族服裝就像今天節日的彝族,就有失曆史真實。於(yu) 是,我折中給三個(ge) 舞蹈的女子半裸的上身穿著坎肩,下身穿獨具民族特色的“百褶裙”。
表現手法——采取寫(xie) 意水墨畫方法。中國當代水墨人物畫經過徐悲鴻、蔣兆和的奠基,出現了葉淺予、黃胄、方增先、石魯、王盛烈、劉文西、王子武、盧沉、周思聰等現實主義(yi) 的代表畫家,如何繼承前輩畫家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並尋求突破是中國畫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麵臨(lin) 的新課題。中國畫壇的大多數畫家把表現性、誇張變形、突出個(ge) 性作為(wei) 水墨人物畫探索的方向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毋庸置疑,90年代後的當代水墨人物畫在畫麵結構、筆墨語言、個(ge) 性表現諸方麵與(yu) 前輩藝術家拉開了距離。時代的氛圍,使得大多數中青年畫家很少有人會(hui) 自發地表現發生在近百年來影響中華民族進程的重大事件。因此,國家組織的重大曆史題材工程推動了現實主義(yi) 美術的發展。
我在水墨畫表現方麵繼承了寫(xie) 實繪畫的造型方式,加入了運用縱橫交織的線條對形體(ti) 結構的分析認識,讓筆墨服從(cong) 物象的形體(ti) 和結構,我認為(wei) 沒有獨立於(yu) 物象之外的筆墨,“六法”的骨法用筆非指書(shu) 法用筆,而是指選擇恰當的用筆表現對象的形體(ti) 和結構。在視覺圖式構建方麵以傳(chuan) 統的散點布置,“以大觀小”鳥瞰方式組織畫麵,現在的畫麵人物、騾馬、家禽、樹木均略大於(yu) 客觀實物,並以層層疊加的方式將人物有機地組織在一起,加上平麵化的空間處理,就會(hui) 產(chan) 生像中國傳(chuan) 統大型壁畫帶來的視覺張力。以上諸項是我多年來對中國當代水墨人物畫的思考和實踐。
五、專(zhuan) 家建議
此次長征主題創作,中國文聯、伟德线上平台組織了最高級別的專(zhuan) 家組,專(zhuan) 家由著名美術家、軍(jun) 史學家組成,著名長征畫家沈堯伊先生擔任總顧問。美術專(zhuan) 家有靳尚誼、詹建俊、張道興(xing) 、劉大為(wei) 、李翔、孫景波、唐勇力、苗再新、尚輝等。幾次草圖會(hui) ,左中一書(shu) 記,徐裏秘書(shu) 長、杜軍(jun) 副秘書(shu) 長親(qin) 自到會(hui) 抓落實。80多歲高齡的張道興(xing) 老師兩(liang) 次草圖會(hui) ,兩(liang) 次來我工作現場指導,特別是對主要領導人劉伯承的塑造提出了重要意見;沈堯伊老師建議將草圖左側(ce) 聶榮臻增加彝民交流的場景;唐勇力、尚輝老師建議草圖紅軍(jun) 人數較少,在正稿上由原來的7人修改為(wei) 現在的17人;苗再新老師提出初稿的人物刻畫問題,杜軍(jun) 老師提出兒(er) 童的刻畫問題等等。總之,這次創作得到了許多專(zhuan) 家提出的寶貴意見,我都認真思考、采納,在此一一致謝!中國畫《彝海結盟》體(ti) 現了作者同專(zhuan) 家組的集體(ti) 智慧。作品從(cong) 去年11月著手,時至今日恰好曆時一年,而落墨的創作期正值盛夏酷暑,個(ge) 中滋味難以言表。我認為(wei) ,經過一年的精心打磨,作品麵世後還需要時代和人民的檢驗,描繪長征的過程也使我有機會(hui) 重溫曆史,認識、體(ti) 味長征精神並化作一種精神力量投入到今後的藝術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