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畫的展覽
——敘事繪畫實踐研究《菜市口1898》
2012年3月19日,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一個(ge) 展覽低調地開幕,卻吸引了很多慕名而來的觀眾(zhong) ,展覽的全名叫:敘事繪畫實踐研究《菜市口1898》。展覽的主角是一張戊戌六君子菜市口行刑巨幅油畫(畫幅寬五米高三米),輔以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所繪小稿、人物素描、搜集的曆史文獻資料,幾部分形成一次完整的敘事繪畫個(ge) 案研究專(zhuan) 題展覽。作者是中國美術學院兩(liang) 位中青年油畫家崔小冬、鄔大勇。油畫《菜市口1898》是兩(liang) 位藝術家完全自發的創作,曆時3年,承載著兩(liang) 位藝術家對敘事繪畫的態度和思考。
《菜市口1898》繪畫開始於(yu) 2009年11月月末,在2012年3月初完成。繪畫所描繪的是戊戌事件。事件過去了變成曆史,曆史被改編,成了故事,婦孺皆知。若拋開故事重新回到曆史卻並非容易的事情,因為(wei) 曆史已經過去,不能被還原隻能去無限接近。
1898年8月,慈禧在得知維新派有罷黜太後之意後,發動戊戌政變,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銳、楊深秀、劉光第等六人於(yu)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刑場被殺,史稱戊戌六君子。
絕對真實的曆史是無法還原的,是唯一的。但是人們(men) 還是可以對唯一曆史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敘事性曆史畫大概能反應繪畫者對於(yu) 某個(ge) 特定曆史事件自己的理解。曆史不能言說的,繪畫可以言說,繪畫者可以思考,可以疑惑可以判斷可以用繪畫的方式來呈現我們(men) 理解的這段曆史。
繪畫者想通過繪畫言說,卻未必能被真正看見,聽說。但畫卻會(hui) 默默的存在著,被觀看著,能被看見應該就不會(hui) 被遺忘。
2009年因合作創作《1937•12•南京》大型曆史畫,崔小冬、鄔大勇開始有一個(ge) 想法:能不能自己畫一張有情節和戲劇性的曆史畫?最終他們(men) 定下《菜市口1898》這個(ge) 主題。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看過這個(ge) 展覽後給予高度評價(jia) :“這是個(ge) 很特別的展覽,很多細節的描述我非常感慨,這幅畫表現了一個(ge) 悲劇,悲劇內(nei) 涵的研究和大場麵的駕馭,這有待更深的研討和思考。一張畫的展覽應該引起我們(men) 的重視。” (浙江美協駱獻躍)